记忆大师

故事发生在
2025年的T国,一项可将记忆提取、存储和删除的黑科技得到推广。
这一技术使人们在记得事件经过的前提下忘却细节和情绪,从而消除情感上的创伤,而手术的医院被称为“记忆大师”。
黄渤饰演的作家江丰,因与妻子(徐静蕾)婚变,而选择将他们之间的情感记忆切除。然而妻子的坚持又迫使黄渤回到医院,重载了记忆。
醒来后的黄渤却发现他似乎移植的是杀人犯的记忆,记忆里的他已经杀了两个人。
一个是刚被丈夫家暴身亡的女人,另一个是警察也不知道的神秘女子……
脑海中不断浮现的线索,让黄渤意识到这个凶手似乎对受害者有种特别的情感,而他的妻子也陷入到这种危险之中……
因为技术的不完善,重载的记忆要有72小时才能完全恢复。一旦完全恢复后,就会被长久保存,而在未恢复前删除,则会永久遗忘。
一场追凶72小时的故事开始上演!
不同于以往惊悚片依赖音效、尖叫、装神弄鬼,这样一个有情节、有逻辑、有画面、有演技、有博弈的国产电影真的不多见。看看其他国产惊悚片……
啊,智商和审美得到尊重的感觉真好!
“软科技”的应用,使记忆可被提取和存储,凶手“附体”带来的身心震撼让人不寒而栗。影片中黄渤身临凶案现场,如同VR的现实游戏体验,惊悚刺激!身份的错位,更让凶手具有更多的可能性!
凶手是谁,他和被害者是什么关系?
为什么要杀这些女人?
段奕宏饰演的警察在破案中,一直都在强调要注意细节、细节、细节!
然而,当我们自以为锁定了凶手,最后的大反转却又震惊的发现掉入导演设置好的陷阱里。一脸茫然地去豆瓣做了功课,才发现依然遗漏了细节,细思恐极。
为了营造出更好的氛围,导演在场景设置中更用了很多心思,例如,剧中不幸迭生的花房正是曼谷著名的鬼屋绿房子,搞的剧组每天都得烧香拜一拜…
复古陈旧的建筑,精密复杂的发条齿轮,透明长廊形监狱,倒地的巨大的女人头像,无限延伸镜像重叠的房间,静止不动的时空,黑白的记忆影像,空中飞舞的金鱼……
这些元素的应用,除了增加悬疑压抑的气氛外,也呈现记忆移植后突如其来的冲击和混乱,这些现实与记忆中的意像更展现凶手内心的灰暗阴郁,搭建出一个情感层次丰富的人性迷宫。
就国产商业电影而言,演员演技在线,是件奢侈而让人感动的事,
“影帝”黄渤,从纯良的作家到暴虐的杀人犯,给你一个杀人犯的眼神,让你体会。
“戏妖”段奕宏的眼神,知著君从不敢细看,一眼望过来,总觉得被洞察了心事。
不同于以往劣质惊悚片中所追逐的单薄虚空的世界观,导演在宣传片中就已明确揭示,他对家暴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。
而社会上已有太多逆来顺受,忍辱偷生的女人,在面对好心人帮助时,她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却是:“不能报警”。让人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。
影片中“可穿戴的记忆”设定巧地揭示出可怕的记忆会影响人的性格。
如宣传片中,性格温柔的作家,因凶手记忆的加持而变得暴虐、失控。而身负两场命案的凶手在融合作家满满爱的回忆后,也逐渐变得感性,犹豫不决。
成人尚且如此,长期忍受着打骂、哭泣,在家暴环境下成长的儿童,又会如何?
家庭暴力、童年阴影、家庭和事业冲突、不育婚姻、人性的抗衡与较量……导演似乎想要表达太多值得深思的社会话题。而作为一个商业片,导演又在案件侦破中下了很大气力,例如黄渤的两次越狱,一个小小的刀片就能讲出几个故事,极好的刻画了人物性格的转变。
然而就一部影片而言,这些话题、这些着力,未免有些信息过载、拥阻庞杂,以至挤压了最后大反转的空间,让主体升华、核心提炼欠缺了一把力。
据悉最初的成片是160分钟,之后剪到了2个小时,而这样的篇幅一边依然让观众感到罗嗦,另一边又因欠缺人物情感关系,让最后的大反转显得牵强刻意。
而在黄渤和段奕宏的演技碾压下,徐静蕾和杨子姗则显得苍白和平面化。徐静蕾做演员的功力可能还不如她当导演的水平。而一贯活泼灵动的杨子姗此次安静内敛,只是欠缺情感和剧情交代,使她最后的结局也过于仓促。
如同《嫌疑人X的献身》中所说,导演其实出的是盲点题,大家只要注意细节,注意细节,注意细节!还是能够找出真凶的!
(导演陈正道)
而这已不是这位80后导演陈正道第一次拍悬疑片了!2014年由他导演的《催眠大师》就在最后有了一个大反转,治病的医生才是真正的病人!而当年的催眠大师刷新了国产悬疑片的最高记录,斩获国内2.74亿票房。
对于这次的《记忆大师》,他在豆瓣上给自己打了三颗星。
珠玉在前,这位青年导演有了更多的野心和锐气:两起凶杀案,八个主要人物,三条叙事线。在前期剧本设置时,除了徐静蕾的角色,每个人都曾被设置为凶手。
这也注定是个烧闹的电影!面对影片结尾存在的问题,导演打趣道:“都是豆瓣影迷害我们,因为之前的《催眠大师》大家都说太好猜了”
知著君第一次看时,没有猜对凶手,希望阅读这篇推送的你可以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